板主的話

數位教學知識分享網最近新增了一些有關於BookCreator的文章,目的是為了要讓沒有Mac電腦的朋友們也能了解如何製作電子書,與運用電子書進行教學,而這些類型文章,在教育App教學工具裏。

大家看完文章後,也請順手幫我的紛絲專頁按讚,可以更快的看到相關科技與教育的新訊息喔!

而本站也新增了BookWidgets專區,陸續會介紹相關使用教學與如何應用。

若不知道要如何使用本站訊息,請參考本站使用手冊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科學教育新型態-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研討會心得(2)

第3場彗星獵捕手 王祥宇(中研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承接著上兩場網路公民科學的精神,中研院天文所也開啟了讓大眾參與科學的計畫,讓原本可能要花費不少科學家精力的專業事情,也能提供給大眾參與,讓社會大眾能體會科學家的辛苦與專業,這也不失為一種科普教育傳播的方法。

中研院天文所的科學公民計畫主要是希望大眾來解析大量的影像資料,協助辨認行星影像,來幫助科學間在短期內完成電腦分析軟體無法勝任的工作。

 慧星獵捕手 Comet Hunters

彗星獵捕手網站

第4場智慧型手機氣象感測器 即時天氣觀測網實驗 林博雄(台大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第5場LASS的理念和經驗分享 許武龍【哈爸】 (環境感測網路系統LASS 主持人)
第6場LASS的下一步:從環境感測到環境教育 陳伶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4-6場的演講,都在講如何透過公民使用微型感測器收集環境資料進而進行分析調查,公民的力量相較於政府的力量是更加強大的,因為透過這些公民,團結力量的,分散於各個不同點,更能呈現出各個區塊的狀況。

近年來PM2.5的空氣霾害議題漸漸受到重視,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環境,甚至會造成直接的人體健康,透過這些不管是自組的或是購買的微型感測機器,加上行動科技的技術(App),能夠幫助民眾甚至是政府研究單位了解環境的狀況,像台大大氣科學系可以藉由這個理念建立都市微型氣象網。

或許未來學校相關課程,可以跟這些單位接觸,去建立屬於學校的微型觀測網,甚至建立屬於學區的微型感測資料庫,這都可以是很好的學習議題,不僅讓學生動手做這些感測器,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可以被記錄,被傳承,作為環境教育的歷史教材。

我這裡有些在此題目之外的想法,除了去建構較精密的機器之外,或許也應該讓學生們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甚至用眼睛目測的方式,去蒐集相關環境資料,不見得是自然,也可以是人文。譬如住家環境,修路幾次?或是商店街的店面更換率,了解本地的一些商業發展轉換的速度。這也是可以思考的作法。

現在的學生對於自身環境感知過於遲鈍,許多人把上下學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況視為當然,然而週遭的環境不斷的偷偷改變,等到有天改變太多,卻來不及應對。應該培養學生有較為主動觀察環境的精神與態度。

以下為Windoo微型感測器的影片介紹




Windoo3(微型感測器,能偵測氣溫、溼度、氣壓、風速)
LASS-開源公益的環境感測器網路


想要了解更多:
上一篇:科學教育新型態-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研討會心得(1)
下一篇:科學教育新型態-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研討會心得(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