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主的話

數位教學知識分享網最近新增了一些有關於BookCreator的文章,目的是為了要讓沒有Mac電腦的朋友們也能了解如何製作電子書,與運用電子書進行教學,而這些類型文章,在教育App教學工具裏。

大家看完文章後,也請順手幫我的紛絲專頁按讚,可以更快的看到相關科技與教育的新訊息喔!

而本站也新增了BookWidgets專區,陸續會介紹相關使用教學與如何應用。

若不知道要如何使用本站訊息,請參考本站使用手冊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科學教育新型態-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研討會心得(1)

四月底去聽了一場研討會,是由科學月刊社與張昭鼎紀念基金會所舉辦的,今年的主題與創客相關,並加入了網路公民科學的概念。此篇將把這次研討會做個小整理,讓自己做記錄外,也分享給大家。

第1場 創客時代所需的計算思維與科技教育  洪士灏(台大資工系副教授)

洪老師的演講最重要的是告訴大家,面對未來科技的發展,應該要打破過去的思維,不能站在過去20-30年的角度,用工業化(一致性、大量化)在訓練未來的人才,其實我認為洪老師是想對當權教育政策的制訂者做呼喊,另外也希望我們這代人類能夠覺醒,清楚意識到未來的教育並非我們想得那麼簡單,適性化的學習是未來的趨勢,並非要所有的孩子從學校畢業都擁有一樣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有差異化的培育學生,讓真正的因材施教能發生,是給孩子根據自己的天賦而發展出個人化的技能,真正培養適合未來的公民。

另外洪老師也清楚說明計算思維不等於程式設計重點在於有分析的能力,也希望未來的教育政策不要將方向走偏,我們國家並不需要大量程式設計的人才,而是需要解決不確定性問題的人才,能夠做出決策。

演講稿下載

第2場 科學Maker與公民科學計畫  台大應力學 助理教授 江宏仁

我認為江宏仁老師做的事情非常偉大,他利用Facebook成立社團,號召許多有心人,一起協同合作製作一些實驗儀器如手機顯微鏡、離心機等,這些實驗儀器不用花大錢就可以製作,更棒的是,他還免費的贈送給有心想做科學研究的人、學校、甚至相關的教育機構。這些錢不用花政府一毛錢,但其推廣的比政府計畫來得更有效益。我很喜歡江宏仁老師提的『自由科學家』的概念,它不受社會結構的限制,自由科學家想做什麼研究可以自己做(但需符合社會道德),雖然業餘,但是卻能夠讓自己樂在其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比起在實驗室裡頭,每天寫科技部的計畫外,拿著科技部的錢,還要想辦法掰出KPI與計畫報告,這種花費時間但意義不大的事情來得好。

社團除了提供實體工具之外,也開始建立相關影像資料庫給這些公民科學家上傳,並且分享教育單位無償使用,希望台灣更多人能有有一個自由參與科學的管道。




第3場 尋找生命的意義-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助理研究員 林德恩

路死(Road Kill)泛指野生動物車禍,這在國外稍微比較常見的名詞,但國內卻很少見,對我而言,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聽了林德恩助理研究員的演講,我才知道我們生活雖然在這都市叢林內,但野生動物居於食物鍊底層的最下端,牠們的生死與我們不僅有相關,而且關係之密切。如前幾年的狂犬病,就是用此計劃去發現狂犬病在台灣的蹤跡。而像台灣之前保護石虎與環境開發的議題也是息息相關。而最近看的一部紀錄片(老鷹想飛),老鷹想飛的故事也有參與在這個動物路死觀察網中,因為農民在紅豆田中使用劇毒的加保扶農藥造成老鷹大量的死亡,也讓農民意識到友善農地的重要性,這些野生動物的死亡給了我們人類對於環境保護的警訊。

林德恩助理研究員的團隊在網路上成立路死觀察網社團,提供給民眾紀錄野生動物死亡的地點與照片作為紀錄,並將其資料建立成資料庫甚至建置App,讓民眾很方便的打卡上傳。同時他也提供蒐集野生動物屍體的服務,還有不少民眾願意將這些動物的屍體寄到他們的研究單位,提供其作為觀察研究,甚至是標本。

科技的發展,讓一般的民眾也能夠參與科學研究,甚至是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這將帶給社會後代很好的正面思想與影響。

其實我認為可以採取像路殺社這樣的作法,讓學生對於環境的觀察作功課,將地理、生物、地球科學、公民等結合,做出一些影像資料庫來記錄當地環境的變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公民科學。



更多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